Banner

对青少年犯罪的思考 Date:2019-05-05 10:05:01  Author:管理员  Hits:2314

        青少年犯罪时有耳闻,打架斗殴、抢劫、吸毒、强奸,令人唏嘘,而北大学子弑母、四川大竹13岁少年杀死母亲(2017125日)、湖南沅江12岁少年杀死母亲(2018123日)、湖南衡阳13岁少年锺杀父母(20181231日),则令人发指,使人不寒而栗,一失足成千古恨,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如何预防、减少青少年犯罪,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一、强化思想品德,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

教育,“传道授业解惑”,能开化民智,使人明辨是非善恶,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知恩图报,可见,良好的教育可达到预防、减少犯罪的目的。

二、强化法制教育

法律规范人的行为,告知人们有所为、有所不为,具有强制性,使人敬畏,产生震慑,所以它能阻止、中断犯罪,尤其是司法应急干预,能及时将犯罪扼杀在萌芽之中。

三、净化社会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课堂教育一个钟头,不顶录相厅一个镜头,老师苦口婆心讲一天,抵不上学生书摊转一圈。因此要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让青少年远离黄赌毒,远离网游、狐朋狗友,让青少年在一个温馨、和谐、稳定的环境中成长。

       四、要改变不良的教养方式

      1、高压方式。为了分数,名次,脸面,盲目攀比,请家教,上辅导班,租房陪读,一旦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不停地、一味地加压,甚至打骂、训斥、责罚。然而,弓不能拉得太满,弦不能绷得太紧,神经不能压抑得太久。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都有一个度,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身体承受能力,都有自己的限度,一旦超过这个限度,就会突破量变,发生质变,就会物极必反,以至爆发,不可收拾。棍棒下教育的孩子,要么是羊,要么是狼,所以要遵循量变质变规律,当矛盾激化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服教育,使人心悦诚服,使人知耻而后勇。

      2、溺爱方式。把孩子当“小皇帝”,“小公主”,百般呵呼,百依百顺,有求必应,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原则的迁就。然而,“惯儿不孝,肥田收瘪稻”,院子里溜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栋梁材。

      3、放纵方式。本着“人大自然好,树大自然直”的原则,不闻不问,纵容姑息,放任自流,疏于管教。殊不知,“养不教,父之过”,桑树条子须从小育。

     五、青少年要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养

     青少年自身素养的好坏是决定其是否违法犯罪的关键,提高自身素养,是预防、减少违法犯罪的内因,是根本。

     首先,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抵制黄赌毒、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诱惑,摒弃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坑蒙拐骗,以权谋私等不良社会现象的腐蚀。

     其次,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树立自尊、自律、自强的意识,把学习变成自己自觉的行动,而不是父母、老师监督下被迫地学习。

     第三,多与父母、老师、同学沟通、交流、倾诉,和他们一起排解烦恼,分享快乐,因为“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第四,多结交良师益友。“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五,勤俭是美德;劳动最光荣。只有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只有亲力亲为,自己动手洗衣做饭,亲自参加实践,才会懂得“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才会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才会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增强适应社会生存的技能。(财务科  齐建设)

上一信息:《共产党人刘少奇》观后感

下一信息:桑葚成熟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