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

烟花爆竹与诗词 Date:2018-12-18 09:12:02  Author:管理员  Hits:2168

古往今来,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结婚嫁娶,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喜欢燃放烟花爆竹,爆竹响后,满地碎红,喻示“满堂红”,给人带来欢乐喜庆、祥和,同时也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南北朝的《荆楚岁时记》就有这样的记载,“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避山臊恶鬼。”意思是: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用火烧竹,爆裂发声”,称为“爆竹”。 这自然引得文人墨客为之赋诗抒怀。

唐朝诗人来鹄的《早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偏憎杨柳难钤辖,又惹东风意绪来。”写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北宋时,民间虽然已经出现了用卷纸裹着火药的“鞭炮”,但燃烧竹竿还是最常见。王安石、陈与义的诗就可见一斑:

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陈与义的《除夜二首》:“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

从南宋开始,中国才普遍使用烟花爆竹。很多诗人对此都作了浓墨重彩生动形象地描写:

南宋词人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把挂满灯彩的树比喻成火树,把绽放的烟火比喻成“星雨”。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吹落了天上如星雨般燃放的烟火。

元代赵孟頫《赠放烟火者》:“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清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赫赫喧虺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落向东风。”人间的能工巧匠的高超技艺胜过了天上的工匠。焰火和灯光把夜晚照得像白天一样明亮。地上、台阶上都铺满了包裹烟火的纸。成语“巧夺天工”就出自此诗。

明代烟花提升到高级烟火戏,瞿佑的《烟火戏》:“天花无数月中开,五采祥云绕绛台。堕地忽惊星彩散,飞空旋作雨声来。怒撞玉斗翻晴雪,勇踏金轮起疾雷。更漏已深人渐散,闹竿挑得彩灯回。”

黎淳《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习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

《鞭春牛》:“ 年年春打六九头,烟火爆竹放未休。 五彩旌旗喧锣鼓,围看府尹鞭春牛”。

清代烟花达到历史鼎盛期。钱裴生《和冯玉圃小除夕同夜直韵》:“长安爆竹千门响,凭送春风到禁庭”。

财务科   齐建设

 

上一信息: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下一信息:火树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