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地表水厂水质的几点体会
在水处理过程中,只要某一个环节稍有疏忽就不能保证出厂水水质完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根据几年来出厂水水质状况,就地面水厂水质控制的几个主要环节作一个简单介绍
一、掌握水源的水质变化规律
1、自然要素引起水质的变化
我公司水厂多年来原水中有机污染检测值夏天一般大于冬天,而原水的总硬度、氯化物则枯水期比丰水期检测值高。
汛期暴雨之后,常常由于河水猛涨,地面上大量有机物被带入河中,原水中有机物含量达到顶峰。因此原水有机污染的最高值均出现在6~9月份之间。
2、人为的影响使地表水受到污染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水污染,人类活动又影响着水污染物的迁移和积累。如取水头部牯牛背水库采砂船,渡口的存在以及过量放养鱼苗,人工喂养都对原水水质产生很大的影响, 而汛期山洪的暴发,大量的腐植物,有机物随水流冲入库区,使库区富营化更加严重。N。P超标。
二、严格控制混凝、沉淀阶段影响水质的诸要素
在水处理过程中,混凝、沉淀阶段的水温、碱度、水量对处理后的水质影响较大。
夏季暴雨之后,地面上大量有机物质随之流入吸水口附近水域,浑浊度猛增。此时进行水处理须加大混凝剂。如酸性太高则需投加一些碱性物质如石灰等,混凝反应即能正常进行。
如何选择适宜的混凝剂,适宜的化学和水力条件是净水工艺的关键。我公司两个水厂的原水来自地表水,选用的是聚氯化铝。它适水性广泛。易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5-9间),且处理后水的PH值和碱度下降小。水温低时,仍可保持稳定的沉淀效果。碱化度比其它铝盐、铁盐高,对设备侵蚀作用小。
三、妥善处理滤池运行中易影响水质的几个问题
沉淀水的浊度是影响滤池水质的主要因素,滤池的运行周期、冲洗效果、滤床本身的情况,都直接影响滤后水水质,而滤池运行周期的长短、水头损失、水量的大小都与沉淀水水质密切相关。在冲洗过程中,冲洗强度和滤层膨胀率、水温、滤料粒径及比重等有关;为了保证足够的膨胀率,滤料粒径和比重越大,要求的冲洗强度便越大。当水温低时,水的比重要相应地变大,砂粒的浮力即变大。这时,就应调小冲洗强度,反之,则应增大冲洗强度。
夏季是藻类暴发的时候,由于藻类能产生嗅味化合物,藻类死亡机体分解时亦产生嗅,同时藻类本身有色,故它又能增加原水的色度。水中藻类繁生,可造成水厂进水口滤网阻塞及水管内壁形成有机粘层使输水量降低。藻类对快滤池的影响也很明显,它使滤池滤速及运行周期降低,冲洗频率及水量大为增加,滤池砂层内许多藻类能分泌出粘胶物质,可使砂层结块,有时使滤层发生裂缝,影响过滤水质,为消除藻类对水质的影响可采用滤前加氯或加强表面冲洗。
各种不同类型的快滤池具有不同的滤层组成,往往由于冲洗强度过大和配水系统的损坏而出现跑漏现象,使滤层达不到规定要求,从而影响水质,所以必须经常测定滤层厚度,定期测定砂层中的含泥量。
四、合理投加氯气、一定的接触时间决定消毒效果
地面水厂处理中氯气投加是视原水、沉淀水、滤后水的水质情况而定,特别是随原水的污染要素如:氯化物、耗氯量的变化而改变。
夏季气温,水温均高,细菌,微生物繁殖快,氯气易消耗,加氯量就要增大,冬季由于氯气不太活泼则加氯量就要适当增加,当制水量大,pH值高时则耗氯量就大,一般控制出厂水余氯在0.5~0.7mg/L之间,水中细菌、大肠菌两项指标均能合格,当水源遭受轻度污染水中余氯亦不要超过1.0mg/L。倘若水体遭受严重污染,加氯量不断升高遂使饮用水具有令人厌恶的氯臭,给人以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水体有机污染严重时,加氯量过高又会增加水中的有机氯。
五、设备的完好状况、值班人员的责任心,对出厂水质量至关重要
总结了这些年来的各类水质事故,究其原因不外乎人(责任心)和物(设备)两个方面。重大的机电设备、都必须有专人定期检查,维修人员不但要熟知操作规程,特别要注意维修作业的合理性、科学性、及时性、严格检查零配件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等。值班人员应在“勤”、“细”两个字上下功夫,要培养和训练他们善于寻找和发现事故隐患,并能立即予以正确排除的技能。滤池操作人员要及时了解沉淀水浊度、各运行池水位高低、每小时滤后水水质变化情况、滤池运行周期及冲洗。
六、加强水质检验,及时指导生产、确保出厂水水质
水厂除厂部设化验室外,班组也应定时,定项进行水质检验,将这两级化验的资料作水质信息反馈至制水一线,及时指导生产,中心化验室要协同解决水质问题。